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從家父長式作風和百大迷思中脫困


自從我進入臺大到現在,校園中一直有兩道枷鎖存在,一者是家父長式作風,另一者為百大迷思。

        家父長作風(paternalism),意思為管理者展現其權威,給予其受管理者所需要,但卻不給予受管理者自由選擇或行動的空間。臺大校長年年在新生入學典禮上宣導四不(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單車不亂停和不要蹺課),這樣的叮嚀雖無不可,不過作為台灣高等教育首府的領導者,若還是只停留在yes-no問句的層次,實在不足以培養學生自重與負責的態度。

「我們寧可相信自己的無計可施,然後回到我們討厭的『正軌』上,繼續忍耐。我們寧可別人來強迫我們,來逃避自己做決定的責任。」

楊照在新版《迷路的詩》收錄他回建國中學演講的文章中,提到有次他和好友要翹掉練習大隊操,但又不敢越過圍牆,於是就在走廊上徘徊。他的數學老師傅禺撞見了他們,問了他們在這裡幹嘛,聽完楊照和朋友們的回答後,又再問了一次「那你們在這裡幹嘛?」。
        
  青年楊照傻眼,心想方才不是回答過了,老師怎麼又問。接著傅禺忽然大聲斥喝他們說:「我知道你們在幹嘛,你們在等教官上來趕你們下去,然後你們就能夠可憐兮兮的說:『啊,我不想去做大會操,是教官逼我去的。』那麼不喜歡去,有種就走掉啊!現在就走掉啊!」楊照事後才意會到自己沒有勇氣拒絕參加大會操,更沒有勇氣承擔翹課的後果。告訴學生什麼該做與不該做,很容易喪失掉了自主思考的機會,臺大校園若要能承襲一貫自由學風的特色,領導人應當想想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讓學生思考四不的問題,而非斬釘截鐵地說什麼不該做。
       
馮學務長〈威權遠矣 臺大另有使命〉一文更是將台灣大學追求進入百大的熱潮展露無遺。學務長認為思考國家問題,過去的臺大校長已經完成使命。「臺大的最新使命,不僅是要為台灣追求世界名望,建立品牌,讓我們在國際社會有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然則,從學生主動發起的百大維新即可知道,臺大自頂尖大學計畫後,像是不要命似地開始追逐排名、(TSSCI、師生人數比、硬軟體資源…等,看似為了台灣社會追求名望和品牌,根本上就是希望台灣大學能夠再進入前五十大。然而,難道舊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嗎?臺灣社會真的已經夠民主化了?我們還是能夠看見像是萬能科大邱智彥同學的學權遭受侵害、國光石化所帶來的環境正義是否能夠延續、空殼的真愛聯盟撼動國家教育政策,這些因為集體力量或是結構所產生的不公不義,難道專業背景為社會工作的馮學務長沒有看見?還是選擇視而不見?而若要成為馮學務長口中的世界公民,難道不該從關心社會事務著手,進而是關心國家大事嗎?

        臺灣大學若要能再進入百大後維持其「自由學風」、「校園民主」的特色,身為領導者的馮學務長和李校長,應當想想該如何從家父長式作風和百大迷思中脫困,而非再一味地跟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