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那幾個月,我們一起讀的新聞e論壇

  新聞媒體工作者的重要性在我們這世代依然不減,儘管我們獲取新知的管道與上一輩已有不同,大多時候還是需要各種媒體工作者到事件發生的現場為讀者獲取最新的消息。沒有一個人能夠同時在各事件的第一現場 掌握狀況,並知道當事人的想法如何。縱然在這個記者已經幾乎是髒字的時代, 要拒絕不看某些媒體並不如想像地容易(坦白承認在吃午晚餐時,我若不想低頭滑手機,便只好抬頭看電視)。
 
  媒體環境的惡化或是報導內容遭人詬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大學時曾經針對愛滋議題在媒體呈現寫過社論的我,當時內文寫到媒體工作者作為守門人,應當要扮演好角色,不應當成為二度汙名化的幫兇。然而扮演好守門人或是監督政府第四權的角色,很容易受到意識形態或是企業介入左右,這點我想在近幾年的臺灣媒體已經表露無遺,而這是在媒體環境最底層的一線工作者很難抵抗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走出一條較少人 走的路呢?
 
  我無法確切回憶在佔領議會運動中,何時對新聞e論壇(原台大新聞E論壇)的粉絲頁按下了讚,並讀了第一篇、第二篇,接續是好幾篇報導。可能是最令人深感痛心與無力的那夜晚,反覆焦慮與失眠時見到臉書上的朋友們分享一張張來自現場的近況,見到熟識的面孔被警察抬離、凌晨遭到水柱衝擊的畫面。而這些訊息與畫面分享的來源都是這個從台大新聞所學生發起,爾後加入的成員來自各校新聞傳播相關系所與非新聞相關系所但想做些什麼的學生們,組成的新聞團隊。記得那陣子我若不在立法院附近,多半都是透過新聞e論壇的粉絲專頁來獲得最新的狀況,而他們對於資訊的更新以及準確度的要求,也值得我獻上敬意 。在運動現場除了作為某種程度的參與者,也得保持一定的距離來呈現在運動現場來回穿梭的各派人馬,而這何其困難。自發性的組織、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依賴、沒有任何來自師長輩的介入,這群與你我年紀相仿的同學們一同在運動現場摸索新聞價值的意義,也協力生產出新聞e論壇呈現報導的準則、流程與格式。在佔領議會運動中,他們企圖要跳脫既有媒體製作與呈現新聞的方式(例如新聞處理流程的差別,詳細內容可見本書第三章),而這對他們的意義也是一場媒體運動。
 
  翻讀這本書的過程我重新憶起那場 距今八個月的佔領運動,也見到了當時為我們呈現一則則新聞背後的生產過程。新聞e論壇的出現除了為佔領運動帶來不同的呈現方式,也可能為新聞環境翻了歷史的一頁。這群最會「自我剝削」的學生記者們懷胎多月的結果已經出版成《街頭守門人:台大新聞E論壇反黑箱服貿運動報導紀實》一書,書裡頭的文字除了是對這場運動的紀錄,也是他們與自我的對話。謝謝這群記者的努力,也謝謝持續為臺灣出版具有歷史意義書籍的衛城出版社。



(圖示為《街頭守門人:台大新聞E論壇反黑箱服貿運動報導紀實》一書,照片來源:新聞e論壇臉書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