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誰的花博?誰的城市?

  筆者每日通勤於台北市與縣間,在得知台北市即將承辦花博後,看見台北市的一些角落開始起變化。政府透過興建展覽館、都市更新來迎接花博,「發展硬道理」的心態在迎接花博的這一年內表露無遺。然而,近日看到市府竟然為了花博而驅離萬華一帶的遊民,讓我不禁在想:究竟花博是誰的花博?台北又是誰的台北?

  身已開發國家之林的台灣,台北更是在近年來展現了成為全球城市(global city)的潛力與野心,資本快速流通、交通的便捷、服務的即時性、金融中心的林立,都是台北即將躍上國際城市舞台的背景,而全球城市如巴黎、紐約、東京,更是透過承辦各項大型活動來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城市地位。台北市便在追趕這樣熱潮中承辦了花博。接著,台北市為了花博不惜假以都市更新之名,拆除老舊的房屋以讓城市變得更美麗。地理學者黃宗儀在觀察上海成為全球城市的過程也發現同樣現象,假都市發展、全球化之名,讓這些土地受到國際資金的蠶食鯨吞。

  城市之所以迷人之處也在於其接納了多元並蓄的市民與文化,當今政府為了要讓外籍人士參旅之間避免對台北留下負面印象而驅趕了萬華的遊民。試問,這樣的舉動不正是在抹除掉都市的差異性?珍雅各在觀察美國的大都市時,認為城市裏頭的差異性與多樣文化正是讓都市充滿活力的原因,街道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更是宛如「街道芭蕾」,時時刻刻在城市的每條街道上演。

  我們免不了要問:花博究竟是為了誰而承辦?是為了要追求那如夢似幻的發展意象而犧牲了人民的生活空間,好讓政治人物可以宣揚其政績?而抹除掉多元的市民後的台北,又是誰的城市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