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心得] 給島嶼一個未來——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播映&《被遺忘的1979》書友會

  星期六晚上在小小書房參加:給島嶼一個未來——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播映&《被遺忘的1979》書友會。先是播放蔡崇隆的紀錄片《與毒共存》,之後進行新書分享。在紀錄片最後有一幕是惠明學校老校長陳淑靜說實在不想要上街頭拉白布條抗議。接著現場有位老先生的發言很有趣,他應該是參與反國光石化的運動者。他對著陳昭如提問說蔡崇隆怎麼可以讓陳淑靜的這番話放在紀錄片中?這樣子要他怎麼繼續相信社會運動?他認為油症的受害者就應該集體站出來,人數一多,一起上街頭就會有成果。
  我心裡其實五味雜陳。如果集體站出來,人數多就會有成果,那麼同志運動年年人數不斷升高,訴求真的有被聽見嗎?又,對於社會運動來說,成果到底是什麼?第二個回應是:集體站出來,這也是需要有條件。愛滋運動就是因為感染者的主體性始終沒辦法鮮明地出來,有些運動者的主體也不是那麼容易能出現。
  陳昭如這本《被遺忘的1979》之所以出版,就是因為希望能夠在除了蔡崇隆的紀錄片之外,留下一份資料。這本書我在閱讀的時候,一方面覺得:「第一部分講述油症事件的篇幅實在不夠多,如此嚴重的環境公害怎麼資料會如此少?」陳昭如也在分享中提到:這也是她在寫這本書時的無奈之處。油症恰好與美麗島事件在同一年發生(油症發生時間早於美麗島事件),在美麗島事件後,幾乎新聞的版面都讓美麗島占去。(我翻了翻她書裡參考的資料,撇除蔡崇隆以及陳昭如先前的影像書,有關油症的資料僅有十二筆。)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有好幾度其實是沒有辦法讀完的。看著這些未落幕的受害者們,在疾病帶來的苦痛以及視障所遭受的不便,他們的內心其實想必無比難受。在昨晚又重新看了一次紀錄片,我發現油症受害者的韌性。他們對於生命的態度是令人尊敬。陳昭如在分享她與受害者的故事,展現她身為記者(或是人類學系畢業)的專業。這過程中她說到很多如何與受害者建立關係、維繫,她自己的角色以及如何自處。
  很謝謝嘉苓老師在醫療社會學(二)的課堂放這部紀錄片,還有建淮。(座談後與陳昭如聊,她說兩年前她也有到社會系分享,不過那時候我們系都在忙著野草莓的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